如前所述,朝鲜民乱不断发生,公开处刑也多起来。在中国,斩首、腰斩也是公开的,所以袁世凯对处刑并不陌生。汉城的钟路大街广场经常有行刑的场面,袁世凯去看过多次。那时候,娱乐活动很少,观看处刑也可以说是一种消遣。刑场周围总是人山人海。袁世凯在汉城时,最喜欢骑马外出,骑在马背上,视线越过人们的头顶,看得很清楚。
“你好像很高兴?”同他并辔的唐绍仪说道。
那一天,正好有三个男人被处死,头颅被砍掉的一刹那,袁世凯喊了一声“好”,微笑着点头称赞,样子非常高兴。在哥伦比亚大学读过书,多少有点儿人道主义思想的唐绍仪,对袁世凯的这种心情颇有些责怪。
“你在美国不观看处刑吗?”袁世凯问道。
“死刑在监狱里执行……不过,在农村……”唐绍仪想起美国人也是很喜欢看处刑的。在美国,偏僻地方仍然流行非人道的私刑。
“在农村,听说常有这种事。把黑人的脖子套上绳索,处以绞刑,也有很多人这样看热闹……也有人拍手喝彩。”袁世凯不大喜欢读书,但愿意听故事,耳闻的知识补救了他的不学无术。
“美国的事,你还知道得不少!”唐绍仪说道。
“在北京时听美国人谈过。”袁世凯答道。
“他准是刨根问底地问过人家。”唐绍仪暗想。想象一下袁世凯那时的眼神,唐绍仪不禁浮起微笑。
“你很善于打听。”唐绍仪刚想说出口,扭头一看,已经不见袁世凯的影子了。
前方人群骚动。
一个男人正拨开人群往前挤,那就是袁世凯。刑场四周拉起了绳围,袁世凯抬起绳子钻过去。一个官员高声吆喝,打算阻止他。袁世凯毫不理睬。官员摇了摇头,他看清了来人是谁。
袁世凯走到刽子手面前,用中国话说:“把刀给我,让我来砍死他!”
刽子手不懂中国话,但他完全明白了袁世凯的要求。
袁世凯经常在汉城街里骑马转悠。下来买东西时,立刻会围上一大群人。袁世凯不讨厌众人围观他。在汉城,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认识袁世凯。
“你最好不要随意出门,因为你的身份如同监国。”唐绍仪忠告他,但他只当耳边风。
“人的性格有外向的和内向的,我和你正好相反。”袁世凯说。
唐绍仪苦笑了。
“监国”,是国家监督者之意,是宗主国向属国派出的国政监察官。日本吞并朝鲜之前,伊藤博文实际上就是监国。
按照唐绍仪的意见,监国应当很庄重,但袁世凯本人并不这么想。袁世凯从刽子手手中夺过青龙刀,朝绑在那里的罪人走去。他稍稍弯下身子,看了看死囚的脸,似乎说了一句什么。死囚没有吱声,可能袁世凯是用中国话问的,他不明白意思。
袁世凯龇着白牙笑了。他稍稍偏了一下头,把青龙刀向空中挥舞了两下。青龙刀和日本刀不同,靠的是重量来砍切东西,使用它没有腕力不行。袁世凯学过武术,不愿读书却喜欢骑马击剑,此刻他像孩子得到了满意的玩具一样,高兴极了。
袁世凯把刀举过头顶,大叫一声,砍了下来。人头带着红线一般的鲜血飞出去,滚到草丛间。躯体缓缓地向一旁倒下。
斩首,看来简单,其实不然,刽子手要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。在刑场上也有失败的,所谓失败,就是一刀砍下,人头却没有飞走。
袁世凯挺起胸膛,向四周环顾了一下,扬扬得意。他仿佛在期待观众的喝彩,但是,没有一个人想为他鼓掌。斩首毕竟与翻筋斗、打把式不同,这不是博得喝彩的技艺。
袁世凯表情陡变,怒气冲冲,把大刀抛在地上,返身回来。
“你太轻率了!”唐绍仪说道。
“是吗?”
“你知道他是什么罪吗?”唐绍仪问道。
“不知道!”
“儿子参加民乱,却把他抓来处死。是个无辜的父亲,大家都同情他。”
“这么说,刚才的举动不合适喽!”
“很不合适!如果是强盗杀人犯,那还可以,可眼下,人们倒想帮助这个人。”
袁世凯疯狂挥刀时,唐绍仪向围观的人打听了罪人的身世。
“行啦,行啦!”袁世凯用手敲打着马鞍说道,“下次再干这种事,先问问死囚的情况。”
唐绍仪不禁缩了缩脖子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悠悠南北朝:宋齐北魏纷争史 隋唐五代史 罗马帝国简史 大唐兴亡三百年 悠悠南北朝:三国归隋统一路 从华夏到中国 无敌舰队 小农女种田记 大明朝(1368—1644) 花都邪神 从东方到西方 中国文化的性格 守先待后:思想、格局与传统 罗马史 权力的智慧:冰与火的中国历史定律 非常道2: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 莫扎特与纳粹:第三帝国对一个文化偶像的歪曲滥用 历史的温度3:时代扑面而来,转瞬即成历史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张力与限界:中央苏区的革命(1933-1934)